秋天蚊子猛于虎 化学方法解痛苦

发布时间:2016-08-31文章来源:张学彬 浏览次数:

俗话说:“秋天蚊子猛于虎”。秋季是蚊子一年中最后的繁衍高峰,它们产卵需要更多的能量,也要为后代提供更多营养,因此,秋天的蚊子更加肆虐,叮起人来也更狠。那么,怎样对付这些猖狂的蚊子呢,我们就需要了解其中蕴藏着的化学机理——

蚊子(确切地说是雌蚊子)之所以会叮人,是由于人和其他动物的血液里含有使得蚊卵成熟的物质。它会通过嗅觉器官,也就是头上的一对角,来感知人或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、体温和湿度、汗中所含的丙酮、乳酸等挥发性物质,从而决定自己去哪儿吸血以及吸谁的血。因此,运动后的人会呼出大量二氧化碳,并伴有体温升高、流汗,有体臭的人、孕妇、儿童还有饮酒后的人基础代谢很高,这类人就是蚊子的首选目标。此外,化妆品、香水等化学药品中也有可能含有蚊子喜欢的一些成分。

当蚊子找到合适的目标后,就会狠狠地下口了。确切地说,蚊子无法张口,他是靠头部的喙状口器来叮人的。蚊子的喙状口器粗看像一根针,实际上由六根细针组成,其中两根是食道管和唾液管,另有两根刺血针和两片锯齿刀。这六根针的外面由一层薄鞘包裹着,鞘尖上还有一个“夹钳”,把这六根针合成一捆,刺入人体。

这些针吸入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针一样,为了更好的吸血,蚊子还会将含有抗凝血剂、消化酶以及多种未知蛋白质的唾液来注入人体,抗凝血剂能防止血液凝结和血管收缩,使得蚊子能够从容顺利地吸人血而不被发觉。

当蚊子吸饱了血、悄然离去后,留下的就是一个又痒又疼的红疙瘩。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它在吸血的同时,还要吐一些称为蚁酸的“毒汁”到人体的肌肉中去,引起皮肤和肌肉局部发炎。

不过,蚊子分泌的毒汁,为什么被称为“蚁酸”呢?原来,早期科学家是将蚂蚁进行蒸馏后得到这种酸性物质的,所以称之为蚁酸。蚁酸是一种有机酸,在化学上又被称为甲酸(分子式CH2O2),是一种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。是最简单的羧酸,酸性很强,有腐蚀性,能刺激皮肤起泡。蚊子、蚂蚁、蜜蜂以及某些毛虫等的分泌物中,都存在着这种物质。

明白了这个原理,要想解决蚊子叮咬的痛苦就容易了:蚁酸,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酸性物质,因此,只要在患处涂上一些稀氨水(浓度为1%)或浓肥皂水,让蚁酸和这些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,变成既不是酸也不是碱的盐类和水。就能减轻蚊子叮咬处的痛痒感。

当然,这些都是被叮后的补救办法,要与蚊子本身作斗争,同样也要用到一些“化学武器”——

灭蚊的首选武器要数蚊香和灭蚊剂。而这些产品中的主要成都是菊酯。菊酯可分为天然菊酯和化学合成菊酯。其中天然菊酯是古老的植物性杀虫剂,主要来源于除虫菊植物的花朵,根、茎中。而化学合成的菊酯又称为拟除虫菊酯,它的种类较多,包括有氯菊酯、胺菊酯、氯氰菊酯、溴氰菊酯、右旋反式烯丙菊酯等,这类菊酯不但和天然的一样具有高效、广谱、对环境无害等特点,而且化学性质稳定、残效较长。都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及其媒介的农药。

人们还经常使用一种叫避蚊胺的产品。避蚊胺化学名称叫做N,N-二乙基间甲苯酰胺,英文缩写为DEET。它是美军在二战期间为应对丛林作战而研发的,后来转为民用。它能由二乙氨基甲酰氯和甲基苯甲酸制成,也能由甲基苯甲酰基氯和乙胺制成。常温下是淡黄色液体。避蚊胺之所以会有较好的驱蚊效果。有研究认为是由于它能与蚊虫的嗅觉受体结合抑制其活性,让蚊子一下子失去了攻击目标。也有研究认为,,它是通过使蚊虫感到不适而起效的。

此外,市面上还有些驱蚊产品中加入的则是一种叫做驱蚊酯的成分。驱蚊酯又称伊默宁,化学名称为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,英文缩写BAAPE,是一种广谱、高效的昆虫驱避剂,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。与避蚊胺DEET相比,具有毒性更低、刺激性更小、驱避时间更长等显著特点,而且它的化学性质稳定,同时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高的耐汗性。与常用化妆品和药剂有很好的配伍性,可以制成溶液、乳剂、油膏、涂敷剂、气雾剂、蚊香等专用驱避药剂,也可以添加到其他制品或材料中(如花露水,驱蚊水),使之兼具驱避作用。是传统蚊虫驱避剂的理想换代产品。

此前,网上和朋友圈里不乏这样的传言:什么“化学驱蚊剂会致癌”;“一盘蚊香等于6包香烟”……其实,大可不必杞人忧天。这些产品都经过了长时段的安全性评估总结,只要在标注剂量范围内,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。

如果实在不放心,还可以采用蚊帐、灭蚊灯等物理灭蚊、驱蚊方式。当然,也可以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,亲手拍死蚊子,来体验一下“手刃”仇敌的痛快淋漓。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